猪猪小说网zhuzhuxiaoshuo.com

身为跟李善长合作了许多年,也斗了许多年的老伙计,哪怕李善长只是撅起屁股,刘伯温都能知道李善长打算放个什么样儿的屁,进而推测出李善长中午吃的是韭菜盒子还是大蒜炒鸡蛋。

说白了,李善长之所以盼着其他地方的学校也能出人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封地转换到倭国的事儿上,感觉自己欠下了杨少峰的人情,所以想着还了这个人情。

敲黑板。

大明朝的勋贵虽然动不动就是这个国公,那个国侯,但是这些所谓的国公、国侯都是有俸禄、有田产而无食邑,也就是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封地。

而朱皇帝在刚刚的一番话里已经说得很明白,“封地迁移到倭国”。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会有实际意义上的封地。

而最最关键的,还在于勋贵们的封地都将迁移到大明之外,而且还是在一座岛上,朱皇帝和黑芝麻汤圆以后不用担心这些勋贵们有异心,相当于帮勋贵们躲开了君臣之间那条无形的猜忌链。

正所谓投桃报李,自觉承了杨少峰的一份大人情,李善长自然也就想着帮杨少峰一把。

因为哪怕谁都不提起,整个大明朝堂乃至地方官府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宁阳系的官员会越来越多,就连勋贵团体当中也开始出现宁阳系的影子。

从最初被派到燕云十六州做知县的那二十五个生员,再到擅自领兵出塞却受封克虏伯的李明臣,宁阳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崭露头角。

那么问题来了。

朱皇帝可以不在意日渐壮大的宁阳县,黑芝麻汤圆同样可以不在意日渐壮大的宁阳系,他们甚至会有意扶持宁阳系的发展壮大。

但是朱标以后的皇帝会不会在意?

或者可以说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宁阳县的响马们会念着朱皇帝和黑芝麻汤圆的好儿,却不一定会念着朱标他儿子的好儿。

还有登州府的生员,甚至淮安府的生员,前者是杨少峰自己的治下,后者是从登州府走出来的,身上杨系标签十分浓厚的徐敬玉治下,这两个地方出来的生员,天然就会跟宁阳系的生员们亲近。

文武勋臣半宁阳,这不是一件好事儿,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杨癫疯的催命符。

刘伯温心中微微叹息,却也跟着拱手拜道:“上位,臣附议。”

朱皇帝虽然不像刘伯温这么恶心,但是也多多少少猜到了李善长的心思。

只是朱皇帝却满心嫌弃的撇了撇嘴。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东西啊,精明的时候是真精明,可是蠢的时候也是真蠢。

拿着原本科举流程下的座师、山长、同窗那一套关系,去往社学、县学、府学、大学体系上面生搬硬套,套出来的结果就是不伦不类。

朱皇帝直接伸手敲了敲桌子,说道:“善长先生,青田先生,你俩是不是忘了,登州大学以后会拆分,大明十几个布政使司都会有一所甚至两所、三所大学。”

“而且这些大学不仅仅只是在本布政使司以内招收生员,同时还会向其他布政使司招收生员。”

“不同的学科,筛选生员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生员们毕业之后的去向同样也有所不同。”

朱皇帝的话并没有说得太明白,但是李善长和刘伯温却直接秒懂。

以后不必担心宁阳系的官老爷们会抱团,因为十几所大学甚至几十所大学,天然的就是十几个乃至于几十个山头。

乡党,同窗,这两种关系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新派系。

至于国子监?

朱皇帝既然没有提起国子监这三个字,那就说明这些大学要么是以国子监为底子,要么就是直接兼并了国子监。

略微给李善长和刘伯温提了个醒,朱皇帝又继续说道:“七千万两的白银,不可能全放到社学和县学上面。咱倒是有一个想法,你俩替咱参考参考?”

朱皇帝再次屈起手指,慢慢敲了敲桌子,说道:“就像善长先生刚刚说的那样儿,这七千万两白银,可以说是登州舰队给咱大明挣回来的。”

“所以,船厂肯定是要增建几处的,善长先生回头跟工部和户部都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把这个事儿给弄起来。”

“还有就是社学和县学,这两个同样也得花钱。”

“但是不能直接按照州县去平分。”

“毕竟每个州县所辖村社有多有少,每个村社的百姓数量也是有多有少。”

“咱们就按照五十户为一社来算,一个社里建一所社学,回头让各个县把要建的社学数量报上来,工部和礼部还有御史台衙门派人去核查一遍,然后国库拨钱。”

“县学和府学的话,先按照每县两所县学,每府一所府学的标准来办。”

“再然后就是社学和县学生员们的衣食、书本、笔墨,剩下的那些钱,应该足以覆盖,而且还略有盈余。”

几乎是一瞬间,李善长就算出了几个数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