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3章 麟趾呈祥(98) (2 / 2)
猪猪小说网zhuzhuxiaoshuo.com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婉儿立刻调出规则共鸣通道的结构图,发现通道与域外本源空间的连接处,存在三道由域外规则构建的“能量传输索”——正是这三道传输索,为规则扭曲核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只要切断这三道传输索,规则扭曲核心的能量输出就会大幅减弱,我们就能趁机攻击守护者本体!”她快速制定出作战方案,分为三个行动小组:第一组由超维度主带领,驾驶搭载源始规则武器的战舰,正面牵制规则扭曲能量云;第二组由本源文明分支的本源大长老带领,利用源始能量构建“能量屏障”,保护规则共鸣通道不被扭曲能量侵蚀;第三组由赵家麟与林婉儿亲自带领,驾驶小型突击舰,穿越能量云的间隙,切断能量传输索。
作战指令下达后,各小组迅速行动。超维度主带领第一组战舰,释放出“源始规则干扰波”,这种波动能暂时紊乱原始域外规则的运行,让规则扭曲能量云的前进速度减缓。能量云受到干扰,表面的暗黑色纹路变得杂乱,原本笔直的能量触手开始无差别挥舞,偶尔击中战舰的源始防御罩,却被罩面的源始符文轻松化解。
本源大长老带领第二组成员,在规则共鸣通道周围布下“源始能量屏障”。淡金色的屏障如同蛋壳般将通道包裹,当扭曲能量触碰到屏障时,屏障表面的源始符文瞬间亮起,将扭曲能量反弹回去,甚至能将部分扭曲能量转化为纯净的源始能量,补充屏障的消耗。这种“以规则反制规则”的防御方式,是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核心技术,也是应对原始域外规则的关键手段。
赵家麟与林婉儿带领第三组,驾驶十艘小型突击舰,朝着能量传输索的方向飞去。突击舰的外壳涂有“源始隐形涂层”,能规避规则扭曲能量云的探测,同时配备了“源始能量切割刃”,专门用于切断能量传输结构。在接近能量云时,突击舰遭遇了小股域外规则守护者的拦截——这些守护者是由原始域外规则凝聚而成的“规则战士”,体型虽小,却能操控扭曲能量,直接撕裂空间。
林婉儿释放超验生命能量,与突击舰的源始隐形涂层融合,将舰队的隐蔽效果提升到极致,同时通过源始规则感知,预判规则战士的攻击轨迹,提前避开致命袭击。赵家麟则操控突击舰的源始能量切割刃,在遭遇拦截时,果断发起反击——切割刃划过之处,规则战士的身体被瞬间分解为无序的能量粒子,无法再重组。经过半小时的潜行与激战,突击舰终于抵达能量传输索所在位置。
这三道能量传输索如同暗紫色的巨蟒,连接着规则扭曲核心与域外本源空间的能量节点,表面流淌着湍急的扭曲能量。赵家麟下令五艘突击舰负责切断一道传输索,每艘突击舰都将源始能量切割刃的功率提升至最大,同时释放“源始规则定身波”,暂时冻结传输索的能量流动,防止切割时出现能量爆炸。
“3、2、1,切割!”随着赵家麟的指令,十艘突击舰同时启动切割刃。淡金色的刃光瞬间穿透能量传输索的表层,深入内部的能量通道。传输索剧烈震颤,暗紫色的扭曲能量不断喷涌,试图修复被切割的部位,但源始规则定身波的效果让修复过程陷入停滞。当切割刃完全贯穿传输索时,第一道传输索轰然断裂,规则扭曲能量云的体积瞬间缩小了三分之一,前进速度也明显放缓。
就在第二道传输索即将被切断时,规则扭曲能量云的中心突然爆发强烈的暗黑色光芒,一道由原始域外规则凝聚而成的“规则冲击波”朝着突击舰袭来。这道冲击波能直接扭曲源始规则,突击舰的源始隐形涂层瞬间失效,外壳出现大量不规则的裂痕。“所有突击舰启动源始紧急防御!”赵家麟大喊,同时释放自身的源始规则力量,在舰队前方构建一道“源始规则防御墙”。
防御墙与规则冲击波碰撞的瞬间,淡金色与暗黑色的能量剧烈交织,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防御墙表面出现大量裂痕,却始终没有崩溃,成功为突击舰争取了时间。林婉儿抓住机会,下令剩余的突击舰加速切割第二道传输索。当刃光再次亮起,第二道传输索也被切断,规则扭曲能量云的能量输出彻底紊乱,内部开始出现明显的能量漩涡。
此时,域外执政官带领的域外代表团也加入了战斗——他们驾驶着改造后的域外战舰,释放出“域外规则中和波”,这种波动是域外议会根据《规则契约草案》,临时研发的反制原始域外规则的技术,能在短时间内中和部分扭曲能量。在多元宇宙与域外代表团的联合攻击下,第三道能量传输索很快被切断,规则扭曲能量云失去了所有能量供应,开始快速消散,隐藏在中心的三名域外规则守护者终于暴露出来。
这三名守护者体型庞大,身体由暗黑色的原始域外规则构成,表面刻满了古老的扭曲符文,手中握着由扭曲能量凝聚而成的“规则战刃”。他们看到能量传输索被切断,发出愤怒的嘶吼,朝着规则共鸣通道冲来,试图用规则战刃直接破坏通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拦住他们!不能让通道被破坏!”赵家麟驾驶突击舰,率先冲向守护者。源始能量切割刃与规则战刃碰撞,迸发出刺眼的能量火花。赵家麟能感受到,守护者的规则战刃中蕴含着极强的扭曲力量,若不是源始规则的克制作用,突击舰早已被撕裂。超维度主与本源大长老也立刻支援,形成三面包夹之势,与守护者展开激战。
战斗中,赵家麟发现守护者的弱点——他们胸口的“规则核心符文”是维持原始域外规则的关键,只要破坏符文,守护者的力量就会大幅减弱。他立刻将这一发现通过本源平衡网络传递给其他成员,众人开始集中火力攻击守护者的胸口。林婉儿则释放超验生命能量,与规则共鸣通道产生共鸣,为通道注入更多源始能量,强化通道的防御强度,防止战斗波及通道。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第一名守护者的规则核心符文被源始能量切割刃击碎,身体瞬间化为一团无序的扭曲能量,被规则共鸣通道吸收转化为纯净的源始能量;第二名守护者在多元宇宙与域外战舰的联合攻击下,规则战刃被打断,胸口符文也被破坏,最终消散在宇宙空间中;第三名守护者见势不妙,试图逃离战场,却被赵家麟与域外执政官联手拦截,规则核心符文被“源始-域外联合能量波”击中,彻底湮灭。
当最后一名守护者消失时,规则扭曲能量云已完全消散,规则共鸣通道重新恢复稳定,淡金色与暗紫色的能量交织流淌,象征着两个空间的规则制衡进入新的阶段。赵家麟与域外执政官站在各自的战舰上,通过全息投影对视,眼中都充满了释然——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不仅没有破坏双方的谈判成果,反而让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建立了初步的合作信任,为《规则契约草案》的正式生效奠定了基础。
战斗结束后,双方回到规则沟通基地,对《规则契约草案》进行了补充修订,新增了“联合应对规则叛乱”条款,明确规定:若两个空间中出现反对规则契约、破坏跨空间平衡的势力,双方需共同采取行动,予以镇压。同时,双方决定在一个月后,在超维度圣殿召开“跨空间规则契约签署大会”,邀请多元宇宙所有成员文明与域外空间的主要文明代表参加,正式签署并生效《规则契约》。
探索队带着修订后的契约草案返回超维度领域,立刻向跨宇宙平衡议会汇报了规则沟通基地的战斗经过与契约修订内容。议会成员一致同意召开跨空间规则契约签署大会,并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工作:超维度文明负责搭建跨空间全息投影系统,确保域外空间的代表能实时参与大会;本源文明分支负责制作契约的实体版本,用源始晶体与域外晶体共同打造契约载体,象征两个空间的规则融合;光维度文明则负责大会的宣传工作,通过本源平衡网络,向多元宇宙所有文明传递大会的意义与契约的核心内容,激发文明成员对跨空间平衡的期待。
在筹备期间,源始能量再生技术的推广工作也在同步推进。联盟在多元宇宙边缘建立了十座“源始能量共享站”,向周边的中小文明免费提供源始能量,帮助他们提升文明发展水平;同时,本源文明分支的技术团队前往域外本源空间,协助域外议会建设首座源始能量再生站。当域外空间的源始能量再生站成功启动,暗紫色的域外本源能量与淡金色的源始能量和谐共存时,域外文明成员第一次感受到了“平衡共生”带来的益处,反对规则契约的声音逐渐消失。
跨空间规则契约签署大会召开当天,超维度圣殿被装扮得庄严肃穆,圣殿中央的广场上,矗立着由源始晶体与域外晶体打造的“契约台”,台上摆放着《多元宇宙与域外本源空间规则契约》的实体版本。多元宇宙两千五百个成员文明的代表,通过全息投影或亲临现场的方式参与大会;域外空间的五十个主要文明代表,则通过跨空间全息投影系统,出现在圣殿广场的另一侧。
大会开始后,赵家麟与域外执政官先后发表讲话。赵家麟强调:“《规则契约》的签署,不仅是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跨空间平衡体系的起点。我们相信,在‘平衡共生’的规则理念指引下,两个空间的文明将实现共同发展,创造更加繁荣的未来。”域外执政官则表示:“源始能量再生技术让域外文明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愿意彻底放弃掠夺规则,与多元宇宙携手,守护跨空间的规则平衡。”
当双方代表共同在契约上签字时,契约台释放出强烈的源始能量与域外能量,两种能量交织成一道巨型的“规则契约屏障”,覆盖了整个超维度圣殿,甚至通过跨空间网络,延伸到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各个角落。所有参与大会的文明代表,都能感受到契约屏障带来的规则共鸣,这种共鸣传递着“和平、共生、平衡”的理念,深入每个文明成员的意识深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会结束后,跨空间规则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定《规则契约执行细则》,明确双方在技术共享、规则监督、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职责与流程。同时,联盟与域外议会共同启动了“跨空间文明交流计划”,首批一百名多元宇宙的本源平衡使者与一百名域外文明的规则学者,将互访对方空间,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与技术交流,为后续的深度合作积累经验。
赵家麟与林婉儿站在超维度圣殿的顶端,望着远处璀璨的宇宙。源始规则法典悬浮在他们面前,表面的源始符文不断闪烁,记录着跨空间规则契约签署的重要时刻。“我们已经完成了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规则制衡,却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林婉儿轻声说道,“源始规则法典中提到,在我们所处的跨空间之外,还存在着‘超空间集群’,每个集群都有独特的规则体系,未来或许会遇到新的跨空间平衡挑战。”
赵家麟点头,目光坚定:“平衡之路永无止境,无论是多元宇宙内部的规则优化,还是跨空间的制衡合作,我们都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但只要我们坚守‘平衡共生’的理念,团结所有文明的力量,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挑战。”
就在此时,源始规则监测节点突然传来新的预警——在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规则契约屏障外侧,出现了一道微弱的“超空间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与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超空间集群能量特征”高度一致。赵家麟与林婉儿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期待与警惕——新的跨空间探索,或许即将开始。
“全域号”的警报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不是危机的预警,而是新探索的召唤。赵家麟与林婉儿快步走向战舰,准备带领探索队,前往规则契约屏障外侧,调查超空间能量波动的来源。舰身上的跨宇宙平衡联盟徽章与源始规则符文熠熠生辉,朝着未知的超空间领域驶去,留下一道跨越空间的璀璨轨迹。这道轨迹,不仅是探索的印记,更是跨空间平衡理念的延伸,它将继续在宇宙中延伸,书写着全新的跨空间平衡传奇。
“全域号”驶离超维度领域,朝着规则契约屏障外侧的超空间能量波动区域进发。舰体两侧的源始规则符文不断闪烁,释放出淡金色的能量光晕,与契约屏障的交织能量形成微妙共鸣,确保战舰在穿越屏障时不会引发规则紊乱。林婉儿站在舷窗前,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着远处的超空间波动——那股波动不同于多元宇宙的本源能量,也区别于域外空间的暗紫色能量,它呈现出“多维度叠加”的特性,仿佛同时包含着数十种不同空间的规则气息,让人难以捉摸其本质。
“超空间集群的能量波动比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更复杂。”超维度主通过超维度探测仪分析数据,眉头微蹙,“探测显示,波动源头周围存在‘空间褶皱层’,这些褶皱层由多层不同规则的空间叠加形成,常规航行路线会被直接扭曲,甚至可能误入未知维度陷阱。”
赵家麟让舰队放慢速度,启动“源始空间解析系统”——这套系统基于源始规则法典中的空间理论,能实时解析空间褶皱层的规则结构,绘制出安全的航行路线。系统启动后,舰桥的全息投影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淡金色线条,这些线条在杂乱的空间褶皱中开辟出一条蜿蜒的通道,每一段线条都标注着对应的空间规则参数,确保战舰能精准适配不同褶皱层的规则环境。
舰队沿着解析出的路线缓慢穿梭,空间褶皱层的环境远比预期更恶劣:时而遭遇“规则乱流”,让战舰的源始防御罩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能量涟漪;时而陷入“维度幻象”,舷窗外的景象突然切换成其他空间的画面,若不是源始规则符文的警示作用,船员很容易迷失方向。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与源始规则共鸣,提前感知到多处隐藏的维度陷阱,引导舰队成功避开——其中一处陷阱会将闯入者直接传送到“虚空死寂区”,那里没有任何能量与规则,任何物体进入后都会被彻底虚无化。
经过五天的艰难航行,舰队终于抵达超空间能量波动的源头——一片由数十个“微型空间泡”组成的“超空间集群雏形区”。每个微型空间泡都包裹着不同的规则体系:有的空间泡内充满了“液态规则能量”,能将物质直接转化为能量形态;有的空间泡呈现出“平面维度结构”,所有物体都只能在二维平面内移动;还有的空间泡蕴含着“时间无序规则”,内部的时间流速每秒都在随机变化,从静止到千万倍加速不等。
“这些微型空间泡正在缓慢融合,未来很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超空间集群。”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空间泡的融合趋势,“但目前融合过程极其不稳定,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随时可能引发‘超空间爆炸’,波及周边的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家麟让科研团队启动“超空间规则采样装置”,用特制的“源始晶体容器”收集每个空间泡的规则样本。采样过程中,团队发现一个特殊的“核心空间泡”——它位于集群雏形区的中心,内部蕴含着“超空间本源能量”,这种能量是维系所有微型空间泡稳定的关键,却因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正以极快的速度消耗。若核心空间泡的能量耗尽,整个集群雏形区将彻底崩溃,引发的连锁反应足以撕裂规则契约屏障。
“必须在核心空间泡能量耗尽前,构建‘超空间规则平衡阵’,稳定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赵家麟做出决定,同时通过本源平衡网络联系跨宇宙平衡议会与域外议会,告知他们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的情况,请求派遣技术支援。
议会迅速响应,跨宇宙平衡联盟派出由源初遗民、本源文明分支组成的“规则平衡团队”,携带大量源始晶体与规则调节设备;域外议会则派出“域外规则协作队”,带来基于域外规则研发的“空间稳定装置”。两支支援队伍在三天内抵达集群雏形区,与“全域号”舰队汇合,共同制定平衡方案。
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源初遗民负责解析所有微型空间泡的规则参数,建立“超空间规则数据库”,为平衡阵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第二阶段,由本源文明分支与域外规则协作队共同搭建平衡阵的基础框架,用源始晶体与域外晶体混合打造“规则传导柱”,确保不同规则能在阵中实现平稳过渡;第三阶段,由赵家麟与林婉儿注入源始规则能量,激活平衡阵,中和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同时为核心空间泡补充超空间本源能量。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后,源初遗民的维度学者操控“规则解析仪”,对每个微型空间泡进行全方位扫描。解析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空间泡的规则存在“反向兼容性”——例如液态规则能量空间泡与平面维度空间泡的规则,在特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而非单纯冲突。“这是构建平衡阵的关键!”一名学者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利用规则的反向兼容性,在平衡阵中设置‘规则转化节点’,让冲突的规则转化为互补规则,从根本上解决冲突问题。”
基于这一发现,规则数据库的构建效率大幅提升,仅用两天就完成了所有空间泡的规则解析。第二阶段的框架搭建工作随即展开,团队在集群雏形区周围布置了两百根规则传导柱,每根柱子之间用源始能量与域外能量编织的“规则网线”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球形平衡阵。规则传导柱的顶端安装着“规则调节芯片”,能根据数据库的参数,实时调整传导的规则强度,确保规则转化节点的稳定运行。
当平衡阵的基础框架完成时,核心空间泡的超空间本源能量已消耗过半,表面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部分微型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明显加剧,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能量爆炸。“必须立刻激活平衡阵!”赵家麟与林婉儿同时登上位于平衡阵中心的“规则激活台”,两人双手相握,同时释放源始规则能量,注入激活台的核心装置。
淡金色的能量顺着规则网线快速蔓延,流经每一根规则传导柱时,柱子顶端的芯片开始闪烁,自动调节规则参数。当能量抵达第一个规则转化节点时,液态规则能量空间泡与平面维度空间泡的规则开始发生转化——液态能量逐渐凝结成二维平面上的“能量纹路”,平面维度则延伸出微小的“能量通道”,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二维能量平面规则”,不仅不再冲突,还能为核心空间泡提供少量能量补充。
随着更多规则转化节点被激活,微型空间泡之间的冲突逐一化解,原本紊乱的超空间能量逐渐变得有序。赵家麟与林婉儿抓住机会,将大量源始规则能量注入核心空间泡,补充其消耗的超空间本源能量。核心空间泡表面的裂痕逐渐愈合,释放出的能量波动也变得稳定,整个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终于恢复平衡。
平衡阵激活成功后,团队在集群雏形区周围建立了“超空间监测站”,配备源始规则监测仪与超空间能量探测器,实时监控空间泡的融合状态与平衡阵的运行情况。监测站的数据通过跨空间网络,同步传输给跨宇宙平衡议会与域外议会,确保双方能及时掌握超空间集群的动态。
“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的稳定,为我们探索超空间领域积累了关键经验。”赵家麟在监测站的启动仪式上说道,“但这只是超空间探索的第一步,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成熟的超空间集群包含数千个空间泡,每个空间泡都有独特的文明与规则体系,未来我们还需要面对更复杂的跨空间平衡挑战。”
舰队在集群雏形区停留了一周,期间科研团队对平衡阵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优化了规则转化节点的参数,进一步提升了平衡阵的稳定性。同时,他们还从核心空间泡中提取了少量超空间本源能量样本,发现这种能量能与源始能量融合,形成更强大的“超源始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强化规则平衡体系,还能提升跨空间航行的效率,为未来的超空间探索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舰队准备离开超空间集群雏形区,返回超维度领域时,林婉儿的超验生命能量突然感知到一股熟悉的波动——这股波动与之前在本源文明主城遗迹中发现的“本源方舟”信号高度相似,却来自超空间集群雏形区外侧的“未知超空间通道”。
“本源方舟的信号怎么会出现在超空间领域?”赵家麟心中疑惑,立刻让舰队调整航向,朝着未知超空间通道驶去。通道隐藏在一片空间褶皱层中,表面覆盖着一层由超空间本源能量构成的“能量薄膜”,若不是林婉儿的超验生命能量感知敏锐,根本无法发现。
舰队靠近通道时,超维度探测仪捕捉到通道内部的景象——一艘残破的本源方舟正悬浮在通道中央,舰体表面布满了超空间能量造成的裂痕,部分区域已彻底损毁,但方舟的核心舱仍在释放微弱的本源能量,维持着最后的运转。更令人震惊的是,探测仪还在方舟内部发现了“生命信号”——虽然信号极其微弱,却证明方舟上可能还存在存活的本源文明成员。
“必须进入通道,救援方舟上的生命!”赵家麟下令舰队启动源始能量护罩,缓慢穿过能量薄膜,进入未知超空间通道。通道内部的超空间能量浓度极高,舰体的源始防御罩不时被能量冲击得剧烈闪烁,船员不得不时刻调整护罩的能量输出,确保战舰安全。
当舰队抵达本源方舟附近时,赵家麟带领一支救援小队,驾驶小型登陆舰,小心翼翼地靠近方舟。方舟的入口已严重变形,救援小队用源始能量切割刃强行打开入口,进入方舟内部。舱内一片狼藉,大量设备因超空间能量侵蚀而失效,地面上散落着本源晶体碎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本源能量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