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改稻为桑,不宜动土 (1 / 2)
猪猪小说网zhuzhuxiaoshuo.com
既然有人不死心,想让此次的恩科录取,卷进朝政斗争中。
朱标不介意,挑起他们之间的内斗。
沈大人讪讪一笑,硬着头皮婉拒。
“下官做不了叔父的主。”
“那你就能做孤的主了?”
此话一出,沈大人麻溜地跪倒在地。
连带着被沈大人忽悠着,给这篇文章撑腰的其他辅考官,纷纷跪了一片,直呼“不敢”。
谁不知道,这天底下能做太子殿下主的,除了帝后以外,再无第三者。
“还望太子殿下恕罪。”
朱标依旧未置可否的笑了笑,他将沈大人力荐的文章搁置一旁,又将那篇甚得他心的文章,当众读了一遍。
最后,掷地有声的询问:“你们认为,哪个应得魁首?”
双腿跪麻了的辅考官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谨遵太子殿下吩咐!”
“孤认为提出土改的这篇文章写得好,就点它了,另外,改稻为桑的建议也不错,就让它当第二名。”
啊?!
不光沈大人,其他辅考官都是一脸震惊的模样。
想不明白,为何太子殿下刚才发了火,此时却把不太满意的文章,列为第二名。
唯有沈大人想明白,太子殿下可能不是说着玩,而是真的借机对沈家动手,脸色惨白,身体摇摇欲坠。
朱标见这一群人里面,都是研究学问的,没几个像沈大人一样,想着利用手里职权谋私利的,脸上的笑容这才真切了几分。
“来人,将这两篇文章抄录一下,孤要将它们拿给父皇看看。”
江南一带土地兼并严重。
哪怕数次整顿官场,可那些地方豪绅们依旧多的是法子来避祸。
既然作为江南大地主的沈家跳了出来,哪怕铲除不了其他的地主豪绅,借这个机会,把沈家在元末时利用天灾人祸狂揽的四十万亩良田弄到手,这位一甲第二名的文章,才叫没有白写,才叫名副其实!
“剩下的名次,就按照各位商讨的来,放榜去吧!”
朱标交待完,便对照着封存的原稿查看了两篇文章的作者。
第二名姓杨,籍贯是苏州。
第一名——方孝孺!
“这倒是名副其实。”
朱标对这第一名是更加满意了。
他从英儿那里,听说过方孝孺的大名。
不仅是宋师的学生,还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典范。
虽然年纪尚轻,但朱标想到自己也大不了几岁,正好趁着年轻,在京在野地历练一番。
日后能够辅佐他成就大业。
“英儿只说他有才学,却没说他是一个实干家,这可真是一个惊喜。”
朱标马不停蹄地赶回宫中。
将两篇文章,读给父皇和英儿听。
朱标在读完向朝廷改稻为桑的建议后,朱元璋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身为从底层爬上来的佃户,朱元璋深知这个建议,确实能够让农户收益更多,特别是未来海运畅通,要去赚取其他国家的银子,这丝绸货物可是大明的老招牌之一。
“标儿,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儿臣观他写得十分细致,还列举了每亩种稻与种桑,一年收入差额多少,如果真如上面所写的那样,确实能够让农户多赚钱,并且光是江南一带,每年就能给朝廷带来百万两的赋税,给织造局带去数百万两的收入。”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有发言权。
“种桑确实比种田要赚钱,怕就怕,赚的这些钱,最后不光一个铜板进不了百姓的口袋里,还会把赖以生存的土地种丢了。”
这个想法,与朱标不谋而合。
尽管朱标出生在元朝已经快要推翻的年代,
但他还是亲眼见识过,地主们兼并土地的手段,不光能用层出不穷来形容,可以说是令人发指。
“好法子没有好人办也会成为坏事。”
朱元璋纠结了一下,看向一脸凝重表情的朱雄英。
“乖孙,你怎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