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他山之石对照组,走陆路挖土豆去 (1 / 2)
猪猪小说网zhuzhuxiaoshuo.com
“你要用哪块石头,咱给你搬去。”
朱标走到桌前,写了一个字。
朱元璋盯着那个字看了良久,还是舍不得。
“咱欣赏他的风骨和气节,他那篇文章写得也不错,该骂的骂得痛快,该夸的咱也不觉得是吹捧,咱想着把他留在京城给你当左膀右臂,先入翰林,再到东宫任太子詹事。”
对于方孝孺这个心里装着家国君父的大才子。
朱元璋在乖孙那里得知,传闻此人因不事二主,口出不逊被老四斩了十族的事后,还有此人担任修史主编,一个人能干好几个人的活,剿贼檄文能写得老四火冒三丈,还建议那个不成器的朱允炆当杀则杀的事。
便知此人不光是一个不畏胜利者强权,有胆识有魄力也能干事的君王臂膀。
可惜没逢明主,就和老先生家的老二刘仲璟似的,哪怕老四大军快要打到应天府地界,刘仲璟都想着能组织兵力,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但朱允炆同样也没采纳,拍屁股就想跑。
“标儿,咱有时候都在想,朱允炆是不是投了老四?”
“……”
朱标知道这事成了父皇心里的一个迈不过去的坎。
平时不提压在心里,实则每次触动,都会有新的想法新的反思。
大概是他在英儿口中死得早,朱标对于身后事,倒没那么关注过,对于方孝孺这个人,看得也比较客观。
确实有才,但想要成为他的臂膀,光有才华可不行,还得有实干的本领!
能够当修史主编,确实了不起,但朱标要的是,能够与他一起操刀整顿的能臣干吏!
“父皇,我们正在议松江府的事。”
朱元璋收回了发散的思绪,沉吟片刻。
“那就让方孝孺,也带着他的文章去松江府最穷的县展开试点,这样既给了杨缜压力,也能让沈家和杨家那些地方官宦人家,瞧见土改后他们损失有多惨重,舍不得出这十万亩耕地,正好把人头交给咱,就不用操心以后大祸临头的事了。”
朱标经常听英儿在心里嘀咕,说他腹黑。
母后确实锋芒内敛,但没那么多的坏心眼。
朱标一直以为,是自己长歪了,如今才深刻的感受到,这是家传的。
“标儿?”
“儿臣这就亲自去请状元郎来华盖殿一叙,顺便敲打一下杨缜,让他以后遇事别再犹豫不决。”
“去吧。”
标儿办事咱放心。
朱标前脚刚走。
朱雄英便睡醒了,来找朱元璋讨要,这次殿试的名单。
“乖孙你不提,咱还忘记跟你介绍一个人,他叫王远,字怀安,浙江人氏,能文能医,咱亲自考查过他,是个人才,可怎么没听你提过他的名字?”
【谁?王远?王怀安?】
朱雄英思忖了良久。
也没记起这号人物是谁。
又赶紧催促老朱,把他的底细全部抖落出来。
等听完王怀安的天坑开局,他便知道,这个人和杨缜一样,都是因为突然开设恩科,新冒出来的人物。
至于是历史中的大人物还是青史上留不了名的小人物,朱雄英也拿不准。
【浙江人氏,还与方孝孺交好,年纪也不大,估摸着不是没出头,就是头掉了。】
可惜了。
方孝孺的老师是宋濂。
宋濂与刘基他们是一条文脉上的,那么这个王怀安也差不多。
几乎是方孝孺和刘仲璟前后脚死了,这条文脉就断了。
往后的……不提也罢。
【爷爷,你可不能迷信我给的名单,这历史线变动了,指不定以后还会冒出多少人才呢。】
天欲亡一代国君,那就是失道者寡助。
甚至是助了,也是一滩拦不上墙的烂泥。
天欲兴一代国君,那便是英雄辈出,才子如过江之鲫的国盛民安,文武兴隆之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