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zhuzhuxiaoshuo.com

“赈济灾民,当开仓放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

孔维神态上明显有几分慌乱,语气中也带着几分争辩的急切。

“还有,赈灾之事,当以仁义为先,还应广发榜文,号召天下富户士绅捐粮捐钱,以彰朝廷之仁德,亦让百姓感念圣恩。”

“再者,可从各地官仓调粮,于受灾之地设立赈济点,按人头发放粮食,确保灾民有饭可食,有衣可穿。”

李泰目光扫过孔维,眼中满是不耐,“先生所言,不仅朝堂之上讨论过,幕府议政之时,本王也与诸位讨论过,当时先生你也在场,论证之言,可还需本王再讲与先生听?”

朝堂上,每日所议的政务,李泰回到府中都要与众多门客和府中官员一同再议一遍。

一是要众多门客官员们时刻都掌握朝中动向,二是一旦议出新的对策和执行方法,李泰都能第一时间去找李世民,将所得之策献于李世民。

“殿下此言差矣!”孔维不服气的说道,“开仓放粮,劝捐富户,虽非新策,却是儒家仁政的根本!”

“孟子有云,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古之圣贤赈灾,无外乎移粟,移民二法,可见此法历经千年检验,本就是治国之道!”

“房俊开酒楼,逐私利,纵有千万新奇,于赈济灾民何益?可能让饥寒者食一碗粥或添一件衣?”

“孔某所言,虽无惊世之语,却是实实在在能落地的儒家仁举,官仓之粮,是朝廷养民之本,富户之捐,是士绅担责之德,二者相合,方能解燃眉,以安民心,以示圣恩,这难道不是儒家济世以仁的大道?”

孔维的一番激辩,彻底把李泰心中的怒气给点燃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一味守着古训,不顾时势,那仁政也只会变成空谈!”李泰声音不自觉的提高了好几个分贝,“先生以为房俊钻营的商贾之道是小道,可先生是否知道,东突厥假借求娶长乐之名,想用长乐的嫁妆,以度不慌之年?”

“此事朝堂上争论了多日,幕府议政,大家也都讨论过,尔等可有应对之良策?”

“国库都难以为继此事,房俊却独自一人扛下了!”

“房俊巧借御珍坊之奇物,不但打发走了那帮突厥人,没让长乐远嫁蛮夷之地,还从那帮突厥人手中大赚了一笔,先生以为此乃小道?”

“如先生这般胸怀大道之人,为何当初没有应对之法?”

“先生除了满纸的仁义道德,可有半分利国利民之良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